MUSEUM
晋地矿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往日,照耀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批不成出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有可出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皆讲解着三晋漂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东说念主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美的历史细节,
伸开剩余93%触摸到过往生涯的东说念主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好意思、探索之好意思、漂后之好意思,
由山西省文物局独揽,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经办,
启动了“晋地矿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三季。
从此刻起,
让咱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山西晚报2025年1月13日报说念版面
文物档案
主角:立正状玉鹿、归来状玉鹿、青玉鹿
身形:宽4.2-8.3厘米,高4.6-9厘米,厚0.3-0.6厘米
树立时期:西周
树立地:曲沃县北赵晋侯坟场、翼城县大河口坟场
藏宝地:山西省考古探讨院、山西博物院
那照旧11年前的2014年7月,皆门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探讨所(现山西省考古探讨院)在京长入举办了一个颇为颠簸的展览。展览称呼充满诗意和思象力,名为“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
霸国算作西周的封国,史料失载,跟着山西翼城大河口霸国墓葬的发现,这个“失意之国”才为众东说念主所知。展览的故事线是:公元前10世纪的某天,燕国公主嫁到霸国后,阅历了婚典、祭礼、宴饮、丧礼等一系列礼节轨制,霸国的故事由此伸开。展名的灵感,出自该展180余组件文物中的一件:大河口1号墓出土的玉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饱读瑟吹笙……”将这件颜料青翠的玉鹿与《诗经·小雅·鹿鸣》结合,以鹿的轻柔可人和好意思好本性,引出那时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颂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景况,霸燕两邦交好的历史,一会儿有了生动的画面。
▲玉鹿 西周
翼城县大河口坟场出土
山西省考古探讨院藏 动脉影 摄
鹿科属于偶蹄目前的一科哺乳动物,活着界鸿沟内,共有56种。当今,辞别在中国的18种鹿科动物中,梅花鹿、麋鹿、坡鹿、豚鹿、白唇鹿、黑麂等6种被列入国度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单;马鹿、水鹿、驼鹿、獐等4种被列入“国度二级保护”。鹿曾在中国生涯了数百万年,麋鹿的辞别最为世俗。广义上的麋鹿,我国境内当今发现五个种,包括晋南种、双叉种、蓝田种、台湾种和达氏种,其中前四个种早已绝灭,辞别在山西、河北、陕西、台湾的更新世早期地层中。
分析中国已知的200余处麋鹿化石出地皮点,会发现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辽宁的康平,南到浙江余姚,东到沿海平原及岛屿,均有麋鹿辞别。原始东说念主类由于东说念主口密度低、坐蓐力水平低,不组成对麋鹿的恫吓。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麋鹿养殖最为重生,据测算数目达上亿头。而商周以后,由于当然变迁、东说念主类行动加重等原因,麋鹿握住减少。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终于在中国绝迹。
野鹿的数目,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启动飞速下跌,而玉鹿这种饰物偏巧在这个时期多起来。一减一增,也许,这亦然自然鹿群启动受到东说念主为侵略的一个小小佐证吧!
考古发现,以鹿为造型的玉雕最早在商代出现,如安阳殷墟、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贵族坟场均出土玉鹿。商代玉鹿一般造型简便,以片状居多,简便古拙,圆雕较少。但1985年山西晋中灵石县旌介商代2号坟场出土了一件鹿头形玉雕,却是陌生的圆雕。其长3.6厘米,宽0.8厘米,高3.2厘米,鹿角高耸,圆眼,双耳紧贴,口微张,颈部钻有一孔。这件玉鹿头青翠温润,被笃定为一级文物。
▲玉鹿头 商
灵石县旌介商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探讨院藏
相较商代玉鹿,西周玉鹿的数目较多,其中仅陕西宝鸡茹家庄1号墓就出土模式互异的玉鹿9件,后证据该墓墓主是西周中期鱼国国君鱼伯。山西、河南出土也较多。山西多出土于晋侯坟场、霸国坟场、羊舌晋国贵族坟场等,河南多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坟场等。这些玉鹿的造型、用料互异,但多见于高品级坟场,可见在西周时期,一脸灵活、当然烂漫的玉鹿很被贵爵贵族敬重。“取宇宙若逐野鹿”,大致,是贵爵们退藏的宏愿,连带着鹿有了“王者气”。
不雅察出土的西周玉鹿,多为片状,光素无纹,仅有几条简略的玄虚线。有归来、前视、仰卧、立正等几种造型,姿态优好意思,刀法爽健,磨制精熟。鹿一般大耳、大眼,尤其醒野心是,玉鹿角的枝叶像小树相通直立头顶,有对称和不合称两种,其中不合称的长角相对较多。足粗蹄大,大多是牛蹄状,通盘这个词躯体显得较丰满。
▲玉鹿 西周
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坟场63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动脉影 摄
这些西周玉鹿,举座造型简练而极富施展力,兼具写实与夸张之好意思。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坟场63号墓出土一件西周玉鹿,现保藏于山西博物院。玉鹿宽5.9厘米,高8.3厘米。黄褐色,扁体片状。呈立正状。长角粗壮,分两杈向支配平展,前杈上扬,卷成两个大圆孔,后杈向后勾曲。“臣”字目,大耳,吻部前突,前胸挺出,后背拱起,短尾,身形丰满,蹄趾赫然。体肌以两说念圆曲线施展,简练明快。后肢前曲,施展了鹿抬头不雅望,蓄势待发的样式,宽裕活力。
▲玉鹿 西周
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坟场63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动脉影 摄
晋侯坟场63号墓墓主,是晋国第九任国君晋穆侯的继夫东说念主,随葬品多达4280余件,其中光玉器就有800多件。这位继夫东说念主地位迥殊,山西博物院的好多经典玉器,包括镇馆之宝之一、长达2米余的超豪华组合玉组佩,就出自她的墓葬。
山西省考古探讨院藏有多件玉鹿,其中两件1993年同出土于晋侯坟场9号墓。
这两件玉鹿一立正、一趟首。立正者淡黄色,有褐斑,宽6.8厘米,高9厘米,厚0.3厘米。首略昂,缄口,眼不雅前哨,尖耳后张。角分悲悼两枝,短枝高挺,长枝后延至背,与背微邻接。鹿身丰腴,凸胸,拱背,短尾尖下垂。前肢挺直,后肢稍屈,似正欲发力起跑。
另一玉鹿作归来状,黄褐色玉料中有雀斑,局部粘有朱砂。宽4.2厘米,高6.9厘米,厚0.4厘米。圆眼,方耳,角分两枝,枝上生枝,接近对称。体型廉正肥大,背腹平,短尾微微翘起。两只玉鹿一蓄力作势欲跑,一容身归来凝望,惟妙惟肖,逸态横生。
两件玉鹿的主东说念主是晋武侯,名姬宁族,晋国的第三任总揽者,亦然著名的晋侯燮父的犬子。在晋国史中,对于他的记录未几,但既为“武侯”,思必在那时晋国稳步彭胀的配景下,亦然个横蛮变装。
公开贵寓袒露,山西出土西周玉鹿超不外10件,但件件是杰作。2022年12月,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博物馆馆长徐天进谋划了集西周晋国玉器精华的“邑邑乎文哉”展,藏于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探讨院(山西考古博物馆)的数件西周玉鹿“倾巢”南下现身良渚。2024年5月31日,深圳南山博物馆推出“有好意思玉于斯——山西周代出土玉器展”,山西5件玉鹿“合股”出现,是山西出土西周玉鹿最蚁合的一次亮相,畸形惊艳。
这些西周玉鹿,无不温润可人。细究玉料出处,除了部分场所料,个别玉鹿是和田玉制成。而那时晋国所在的华夏,距和田玉的产地昆仑山脉路线远处,难说念彼时照旧有一条漫长的“玉石之路”?
▲玉鹿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动脉影 摄
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亦称真玉,因素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对于华夏玉器材料的来源,争论较多。一种不雅点合计,远在史前,制作玉器的材料照旧存在远途疏浚的情况,那时东说念主们照旧意志到外界有更好的玉材,所制玉器愈加温润琳琅,玉石分野的流露照旧具备。
距今4300年-3900年的陶寺古迹出土了大批玉器,中国地质科学院闻广教师曾对陶寺早期坟场玉石器作念过残害,其中真玉有98件,在玉石器总额中占9.6%;半玉(软玉与方解石、钠长石等矿物的共生兼并体)6件,占0.6%,假玉或似玉的好意思石433件,占42.5%,包括大理石、蛇纹大理石、含镁质大理石、蛇纹石、叶蛇纹石、滑石、绢云母、白云母、石英闪长岩、绿松石等矿物,以大理石最多,其次是蛇纹石。据此可知,晋南地区发现的玉石器以土产货大理岩为主,透闪石软玉较少,而透闪石原料在当地并无发现。
离陶寺古迹约25公里的临汾下靳史前坟场,在设置大型砖厂时被发现,和陶寺坟场同处于古文件记录的唐尧部族行动区域。1998年启动,累诡计帐墓葬533座,出土玉器近200件。2019年,中国目客岁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古迹敦煌旱峡玉矿被发现,有分析袒露临汾下靳玉器的很大一部分原料,来自旱峡玉矿的透闪石玉料,这是当今考古发现最早能够讲授河西走廊与华夏地区存在“玉石之路”的科学凭证。
▲下靳坟场出土的部分玉器
图源:《山西史前玉器制作工艺探析》,郭智勇
到商周时期,和田玉制作的玉器大增。或被犒赏,或主动寻觅,今山西境内各诸侯国及族群更容易斗殴到西部地区质料更好的玉石材料。东说念主们曾恒久合计华夏地区玉料的伏击来源在今昆仑山一带,而连年来甘肃旱峡玉矿、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寒窑子玉矿古迹等一系列古代玉矿和玉作坊古迹的考古新发现,讲授河西走廊乃至甘肃北部玉料是“西玉东输”的自然通说念和中介区,而玉料流畅到华夏的主要通说念,除陆路外,具备极大通行便利的水路,如黄河、渭河、汾河,可能也承担了终点伏击的作用。
鹿,是少有的在东西方文化中皆被赋予好意思好寓意的瑞兽。在异地,载着圣诞老东说念主馈送物的是鹿,佛经中释迦牟尼的某一段前世被面容为鹿王。而在中国,古东说念主以鹿的形象标识健康龟龄,以鹿皮算作贽礼代表爱情,以逐鹿华夏标识权柄,抑或借由鹿鸣宣说德音阐释仁慈……西周玉鹿,只是中国古代玉器眷属中小小的个体,却以其东说念主义东说念主爱的外形,在后世演绎出颇不相通的寓意和立场。
要是扫视,从玉鹿身上能感受到一种流动——看那玉鹿上开端的流光,不单是是时辰投下的影子,还代表了一种运说念,一种增减、一种变迁,包含着不羁与拘谨、灵活与依从、寂灭与蕃昌,明明灭灭,此消彼长,终末以一种好意思,被历史的追光照耀在一方小小的展台上。
文|吕国俊
图|见签字
海报题字|柴然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剪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家或机构通盘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剪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九游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
发布于:山西省